眼下,正值荞麦的收割期。在德昌县麻栗镇大象坪村,村民们的荞麦喜迎丰收,“烤烟+粮食+畜牧”轮作的循环种植模式,在保证了粮食安全生产的同时,也提高了村民们的收入,更鼓足了村民们的“钱袋子”。
冬日温暖的阳光倾洒在大象坪村的山野之间,村民李木呷和妻子正忙着收割荞麦。“家里今年种植的荞麦颗粒饱满,一定能卖个好价钱,加上前期种植烤烟和售卖山羊的收入,家里今年的收入比去年高了很多。”李木呷一边熟练地捆扎着荞麦,一边高兴地给妻子算着家里的总收入。
李木呷夫妻俩干起活儿来手脚麻利,一个专门负责收割,一个专门负责将荞麦捆成一小捆一小捆后,整齐地立在地里。田间地头洒满了一家人丰收的喜悦声。
近段时间,这样的丰收盛景,在德昌县千里沃野的大地上处处可见。“以前种完烤烟,土地就闲置了,成了‘冬闲田’,我们也成了‘冬闲人’。”李木呷感慨地说道,现在,“冬闲田”变成了“冬忙田”,“冬闲人”也变成了“冬忙人”,“好日子、好生活就是要靠自己的双手,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。”
近年来,德昌县结合烤烟种植区的地理生态环境与山羊养殖的基础条件,充分挖掘“烟+粮+畜”循环发展模式,烤烟种植结束后,引导村民们种植光叶紫花苕、荞麦等,既能满足牲畜喂养需求,又能制成腐熟绿肥还田,改善土壤结构。
在种植烤烟、荞麦的同时,李木呷还将家里养殖的山羊的羊粪经发酵后施用于烤烟地里,既提升了土壤肥力,还降低了购买化肥的投入成本。“用羊粪作肥料使用,种出来的烟叶和荞麦,品质都会高很多。”李木呷很有经验地说道。
据悉,自2023年以来,德昌县在县域内的雅砻江、安宁河及茨达河三大河流域倾力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带,“烟+粮+畜”循环发展模式在实现了一片土地“三种收益”的同时,还建设了多个粮烟融合示范片与示范点,总产值超过2亿元。
下一步,德昌县将进一步深化“烟+粮+畜”产业融合模式,通过构建“合作社+烟农+养殖户”互通平台,开展羊粪收集全链条服务,以“烟+粮+畜”模式为引擎,扩大粮烟融合面积,有效带动农民增收,助力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。(陈飞 但华民)
扫一扫手机访问当前页面